
他叫王根土,浙江衢州人。
一名63岁的老人,身体硬朗,20年党龄的老前辈,曾经是村里的老支书,看护着浙北大山的密林10余年, 2年前来到了大东站。
他叫方思达,杭州千岛湖人。
一名28岁的年轻人,阳光帅气,物业公司团支部干部,大学一毕业就到了大东站,一干就是4年。
这样身份迥异、不同时代、差别巨大的同志,却有着相同的身份,他们就是东站枢纽东西广场垃圾分类的桶长。他们不停地向每一家商户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不停地对每一个垃圾桶进行二次分拣,不停地响应每一句咨询。平凡的一线岗位上,从不允许自己倦怠松懈,不允许降低工作标准,不允许偷懒早退。
总有不理解的商户提出质疑,“店铺小、分类的垃圾桶放不下”“生意难做分不好”“员工换的勤,不懂垃圾分类”这样的理由每天都能听好几遍。怀揣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方思达同志将问题一一解决,放不下帮你换小桶、分不好手把手教、不懂连续上门培训。就这样,2个月的时间里,钱新服务的桶长们,跑遍了东西广场140余家商租户,累计培训了400余次,发放宣传品1000余份,现在所有商家,家家有分类,人人懂分类!
然而,巨大的垃圾产生量以及公共区域旅客的分类能力又是我们将面临的挑战,这时分拣一线战斗的桶长们站了出来。王根土同志,发挥了老党员吃苦在前的冲锋精神,东西广场公共区域的80个不锈钢垃圾桶,每天要分拣4遍,不断的将各种垃圾进行分类。每天晚上,商户们产生100多桶的垃圾,他要监督商户分好类,然后分别拉到东西广场大巴车区的集资点,由于垃圾产量大、服务区域广、涉及商户多,每天几乎要花4个小时清运、分类、集资,纵使餐厨垃圾的油水沾在身上,发出阵阵异味,但是他的脸上总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他们就是东站垃圾分类的“守护者”,是每个垃圾桶的桶长。在日日夜夜的 “守护下”,他们赢得的是无数商户对分类知识的了解、执法部门的认可、民众的支持。他们充分发挥着党团员的先进性,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坚持奋斗。他们没有感人至深的事迹,但他们表现出较强的敬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品格。